雷曼兄弟的歷史:從創業到破產
創業與初期成長
雷曼兄弟由1850年從德國移民的雷曼兄弟在美國阿拉巴馬州創立。最初以小型雜貨店起步,透過棉花等農產品交易逐步擴大業務。南北戰爭結束後進軍紐約,並將重心轉向金融業。19世紀後期至20世紀初,透過鐵路建設與國債發行等,對美國經濟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經歷第一次世界大戰與世界恐慌等經濟危機,雷曼兄弟確立了投資銀行的地位。之後經歷向美國運通的短暫出售與再次獨立,成為業界最大手之一。在此期間,透過股票上市與債券發行等,提供多元金融服務,確立了全球金融機構的地位。
破產的引發:次貸危機
2000年代初,美國房地產泡沫爆發,次貸(低收入者住宅貸款)急劇增加。雷曼兄弟將次貸證券化,並將其銷售給全球投資者,獲得巨額利潤。然而自2006年起,房價下跌,次貸還款逾期者增加。雷曼兄弟持有的次貸相關資產迅速失去價值,經營受到壓力。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宣告破產,觸發全球金融危機——雷曼衝擊。此破產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影響,許多金融機構相繼陷入危機。雷曼兄弟的破產凸顯了次貸問題的嚴重性。
破產後的影響與現況
雷曼兄弟破產對全球經濟造成深遠影響,金融市場大幅混亂。股市暴跌,許多企業陷入資金調度困難。全球景氣衰退加劇,失業人數上升。雷曼兄弟破產後進入清算程序,資產被出售,債權人得到償付。2012年,日本野村控股收購雷曼兄弟亞洲部門,重新啟動業務。2024年3月12日,雷曼兄弟控股完成根據美國聯邦破產法第11條的公司重整程序。這意味著破產後近15年,法律整理已完成。然而雷曼衝擊的教訓仍深深烙印於金融業界。
破產的原因:到底錯在哪?
風險管理的薄弱
雷曼兄弟破產的根本原因在於過度風險承擔與管理體制缺失。過度依賴次貸相關證券化產品,未充分評估其風險。自資本比率低,對風險的緩衝不足,也是導致破產的因素之一。在複雜金融產品的組成與銷售中,風險管理未能跟上,無法阻止損失擴大。更進一步,管理層為追求短期利潤,忽視長期風險。風險管理部門獨立性低,易受管理層意向左右,進一步削弱風險管理效果。這些因素綜合作用,導致雷曼兄弟迎來最壞的局面。
管理層的責任與道德風險
雷曼兄弟管理層無法逃脫破產責任。鼓勵過度風險承擔,輕視風險管理體制,責任重大。管理層自身獲得高額報酬,同時未能充分履行對風險的責任,受到批評。金融業界普遍存在的道德風險,也助長了雷曼兄弟的破產。短期利潤追求導致倫理觀與社會責任被忽視,正當化風險承擔,最終導致破產。明確管理層責任、預防道德風險,是未來金融業界健康發展的關鍵。為此,需要審視報酬體系、加強倫理教育等措施。
規制缺失與監督體制不足
當時的金融規制缺失與監督機構監督體制不足,也是雷曼兄弟破產的原因之一。次貸相關證券化產品的規制不充分,風險可視化延遲。金融機構自資本比率規制寬鬆,對風險的緩衝不足。監督機構未能充分掌握雷曼兄弟的風險承擔,無法提供適當指導。規制缺失與監督體制不足,容許雷曼兄弟過度風險承擔,最終導致破產。為金融市場穩定,需要更嚴格的規制與監督體制。提升監管機構獨立性、強化專業性,是必要之舉。
教訓:從雷曼衝擊中學到的事
風險管理的重要性
雷曼衝擊告訴我們,金融機構建立健全風險管理體制至關重要。準確評估風險、建立專業知識與系統是必不可少的。提升對風險的意識,透過教育與培訓亦相當重要。提升風險管理部門獨立性,構建不受管理層意向左右的體制亦是關鍵。風險管理不應僅是形式化,而應具備實質性。定期檢討、改進風險管理體制,將有助於金融系統的穩定。
規制強化與監督體制確立
雷曼衝擊後,為金融市場穩定,建立了更嚴格的規制與監督體制。金融機構自資本比率規制得到加強,風險緩衝擴充。次貸相關證券化產品的規制亦被加強。監督機構的監督體制得到加強,對金融機構風險承擔的監督更為嚴密。這些規制強化與監督體制確立,提升了金融系統的穩定性。然而金融市場不斷變化,新風險隨時可能出現。監管機構需持續監測市場變化,必要時調整規制。國際協調亦為重要,各國需聯合努力,確保金融系統穩定。
倫理觀與社會責任
雷曼衝擊提醒金融機構從業人員提升倫理觀、重視社會責任。短期利潤追求導致倫理觀與社會責任被忽視,可能破壞金融系統穩定。從業人員應具備高倫理觀,考慮社會整體利益。金融機構亦應積極參與社會貢獻活動,履行社會責任。提升倫理觀與履行社會責任,能增強金融機構信任度,促進長期成長。為此,需要徹底推行倫理教育、加強社會貢獻活動,將雷曼衝擊教訓轉化為實際行動。
多元工作方式與地方創生:移居小豆島
精英員工的決定:移居小豆島的背景
東京大學畢業後,進入備受羨慕的大型金融機構雷曼兄弟證券工作的精英員工,為何會拋棄都市職涯,決定移居小豆島?背後是目睹雷曼衝擊後價值觀的轉變。對金融至上主義的質疑,以及渴望更人性化生活的心情,隨之萌芽。都市競爭社會的疲憊,與渴望在自然豐富環境中自我實現的願望,亦成為移居的主要動機。小豆島美麗的自然、溫暖的人們相遇,以及對地方新挑戰的期待,推動了他的決定。放棄精英職涯,選擇在地方開啟新人生,為眾人帶來勇氣與希望。此決定不僅是個人選擇,更傳遞了社會應接受多元價值觀的訊息。
地方的新挑戰與可能性
小豆島搬遷後,他創辦了根植於地方的新業務,並為地方活化做出貢獻。利用在都市中培養的知識與經驗,開發以本地食材為主的商品,並提供給觀光客的服務等,展開各種事業。此外,透過與地方居民的交流,產生新的點子,為社區貢獻。地方擁有都市所沒有的魅力與資源,豐富多樣。利用這些資源,創造新業務,可將地方經濟活化。地方創業不僅是商機,更兼具對社區的貢獻。他的挑戰暗示了地方創生的可能性,並可能成為許多人搬遷或創業的契機。
未來時代所需的生活方式
未來時代,接受多元價值觀、選擇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變得重要。不要被單一價值觀束縛,誠實面對自己的內心,找到真正想做的事是關鍵。此外,重要的是聚焦於自己的成長,而非與他人比較。不要害怕失敗,積極挑戰並從經驗中學習也很重要。並且重視與他人的連結,互相扶持地生活也很重要。接受多元價值觀、選擇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能過上更豐富的人生。他的生活方式暗示了未來時代所需的生活方式,並能為許多人帶來靈感。
『東大卒、リーマン・ブラザーズ証券から、小豆島へ。 周囲の反対の中、移住の末につかんだもの』の働き方紹介ページです。LO…
總結:從雷曼兄弟學習未來
將教訓運用於可持續社會
雷曼兄弟的破產不僅對金融業界,亦對整個社會留下了深刻教訓。過度風險承擔與短期利益追求,可能阻礙可持續社會的實現。我們必須運用雷曼衝擊的教訓,採取行動以建立更健康、更可持續的社會。金融機構需加強風險管理體系,並以倫理觀與社會責任為重點經營。政府則需加強金融規制,建立監督體系。每個人也應透過消費與投資行為,為實現可持續社會貢獻力量。不要忘記雷曼衝擊的教訓,並共同努力實現可持續社會。為此,我們必須真誠反省過去的錯誤,並為未來邁出新的一步。
參考網站
日本のリーマン・ブラザーズ証券の倒産手続(民事再生)の状況報告、清算完了…
「リーマン・ブラザーズ破綻(上) ― 米国金融危機と基軸通貨システムのゆくえ」は経済産業研究所(RIETI)小林慶一郎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