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權風險是什麼?
主權風險的定義與意義
主權風險是指國家無法按時履行其債務的可能性。這不僅僅是經濟問題,還可能因政治不穩定、社會情勢惡化等多種因素而引發。主權風險是衡量國家信用力的重要指標,並對金融市場和國際經濟產生重大影響。
具體而言,可能導致國債收益率上升、貨幣價值下跌、外國投資減少等。此外,還會對企業的海外擴張和貿易交易產生負面影響,甚至阻礙整體經濟成長。
了解主權風險對投資者、企業以及政策制定者都極為重要。透過準確評估風險並採取適當對策,可將經濟損失降至最低。此外,主權風險也暗示了國際合作與支援的必要性。對於面臨經濟困難的國家,國際社會協力提供援助,可協助減輕主權風險。因此,主權風險是一種需要從經濟、政治、社會等多方面理解的複合風險。
主權風險與國家風險的差異
國家風險是一個更廣泛的概念,包含主權風險。國家風險涵蓋政治風險、經濟風險、匯率風險等多種風險。主權風險可視為國家風險的一部分。國家風險是對投資某一國家時應考慮的所有風險進行綜合評估。
政治風險指因政治因素(如政局不穩、內戰、恐怖主義等)導致投資受損的可能性。經濟風險則指因經濟成長放緩、通脹、財政赤字等經濟因素造成投資受損的可能性。匯率風險則是因匯率波動而使投資受損的可能性。
主權風險是上述國家風險要素之一,專注於政府無法履行債務的風險。因此,在評估國家風險時,除了主權風險外,還必須綜合考慮其他風險因素。例如,即使政治穩定,若經濟狀況惡化,國家風險仍會升高;相反,即使經濟穩定,若政局不穩,國家風險亦會升高。
主權風險顯現的因素
財政赤字擴大、經濟成長放緩、政治混亂等因素會提升主權風險。此外,外部衝擊,例如原油價格飆升或全球金融危機,也可能使主權風險顯現。這些因素相互關聯、複合作用,可能進一步擴大主權風險。
當財政赤字擴大時,政府需增加債務,導致償還能力的擔憂升高。經濟成長放緩會使稅收下降,增加債務償還負擔。政治混亂會削弱政策穩定性,損害投資者信心。外部衝擊則可能對經濟造成重大打擊,降低債務償還能力。
此外,高通脹率、大規模經常赤字、低外匯儲備等亦會提升主權風險。人口結構變化、資源枯竭、氣候變遷等長期因素亦可能影響主權風險。因此,在評估主權風險時,需綜合考慮上述因素,預測未來風險。
主權風險的影響
當主權風險顯現時,該國國債價格下跌,利率上升。
此外,匯率也可能下跌。這些變動可能波及股票市場等其他金融市場。國債價格下跌會惡化持有國債的金融機構財務狀況,損害金融系統穩定。利率上升會增加企業資金調度成本,抑制投資。匯率下跌會推升進口物價,可能引發通脹,也可能削減企業海外收益。股市混亂會惡化投資者心理,抑制消費。這些對金融市場的影響亦會對實體經濟造成負面衝擊,可能放緩經濟成長。若主權風險加劇,國際金融市場的資金調度將變得困難,甚至可能陷入經濟危機。因此,主權風險是一種可能對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雙方產生重大影響的極為重要風險。
對企業活動的影響
在主權風險高的國家經營企業,可能面臨資金調度成本上升及匯率波動風險增加。政府政策變更或規制加強亦可能惡化營商環境。資金調度成本上升會削弱企業盈利,抑制投資。匯率波動風險升高會使企業海外收益不穩定,難以制定經營計畫。
政府政策變更或規制加強可能限制企業營運,降低競爭力。例如,稅制變更、勞動規制加強、環境規制導入等皆屬可能性。在主權風險高的國家,政治不穩可能進一步干擾營運。
例如,示威、罷工、政府貪污、法制缺失等皆可能。這些因素會擾亂企業供應鏈,甚至停擺生產。故在主權風險高的國家經營企業,必須充分考慮這些風險,並採取適當對策。
對貿易的影響
當主權風險高的國家信用下降時,貿易保險的使用可能變得困難,或保費上升。這將限制企業的貿易活動。可考慮利用獨立行政法人日本貿易保險(NEXI)等。貿易保險可覆蓋出口代金無法收回風險、進口契約違約風險等。
在主權風險高的國家,這些風險升高,保險公司可能猶豫承保或提高保費。結果,企業難以使用貿易保險,貿易交易風險上升。且主權風險高的國家匯率往往不穩,匯率波動風險亦增加。
這將使企業出口競爭力下降、進口成本上升。更進一步,主權風險高的國家可能採取限制貿易的措施,例如進口限制、出口管制、關稅上調等。這些措施可能阻礙企業貿易活動,擾亂國際供應鏈。
對主權風險的對策
避免依賴單一國家進行事業擴張,透過多國分散投資,可減輕主權風險的影響。
此外,將投資分散於不同類型的資產也很有效。風險分散是提升投資組合整體穩定性、將損失降至最低的基本策略。若集中投資於單一國家,該國主權風險顯現時,投資組合整體可能遭受重大打擊。透過多國分散投資,可分散風險、減輕損失。將投資分散於不同類型資產亦有效,例如,透過股票、債券、不動產、商品等分散投資,可提升對市場波動的抵抗力。進一步,避免投資於主權風險高的國家亦能降低風險。評估主權風險並減少對高風險國家的投資,可降低投資組合整體風險。然而,僅僅回避風險並非唯一考量,亦需考慮回報機會。平衡風險與回報,制定適當的分散投資策略至關重要。
風險對沖策略
利用外匯預約或貨幣期權等金融商品對沖匯率波動風險亦有效。亦可透過貿易保險降低貿易交易風險。外匯預約是以未來特定匯率買賣貨幣的契約,藉此可防止匯率波動造成的損失。
貨幣期權是指在未來特定日期或期間,以特定價格買賣特定貨幣的權利。相較於外匯預約更具彈性,可對沖匯率波動風險。貿易保險則覆蓋出口代金無法收回風險、進口契約違約風險等。
這樣可以降低貿易交易中的風險,讓企業能安心經營。此外,在與主權風險較高的國家交易時,使用信用狀(L/C)也是有效的。信用狀是銀行為進口商付款提供保證,能降低出口商的風險。將這些風險對沖策略結合起來,可以提升企業對主權風險的抵禦力。
資訊收集與分析
參考信用評級機構的報告和經濟指標等,持續收集並分析有關主權風險的資訊非常重要。同時,接受專家的建議也很有效。信用評級機構會評估各國的主權風險並公布評級。這些評級成為投資者評估主權風險的重要指標。
經濟指標是顯示各國經濟狀況的數據,包括 GDP 成長率、通脹率、失業率、財政收支等。透過分析這些指標,可以預測主權風險的趨勢。同樣,接受專家的建議也很有效。經濟分析師和金融專家擁有對主權風險的深厚知識與經驗,能協助做出適當的投資判斷。
此外,國際機構(如 IMF、世界銀行)的報告與分析也值得參考。這些機構會詳細分析各國的經濟狀況,並提供有關主權風險的資訊。綜合運用這些資訊,掌握主權風險的準確知識,便是風險管理的第一步。
對應次主權風險
次主權風險是指地方公共團體或公營企業等非中央政府主體陷入債務違約的風險。
即使中央政府擔保,根據財政狀況仍可能存在風險。次主權風險與主權風險相似,可能對金融市場和經濟造成重大影響。若地方公共團體或公營企業陷入債務違約,其所在區域的經濟可能停滯,居民服務質量亦可能下降。即使中央政府擔保,若地方公共團體或公營企業的財政狀況惡化,中央政府的財政負擔將增加,進而提升主權風險。次主權風險的發生機率因國家而異。例如,地方分權程度較高或地方公共團體財政自主性較強的國家,次主權風險往往較高;同樣,公營企業經營效率低下或地方公共團體財政運作不透明的國家,也可能面臨次主權風險。
次主權風險的具體例子
例如,在希臘危機中,地方政府的財政狀況惡化成為問題。阿根廷的地方債務違約亦是次主權風險顯現的案例。希臘危機中,地方政府被發現進行財務造假,財政狀況嚴重,導致希臘國債信用受損,主權風險升高。
阿根廷地方債務違約是因地方政府無法償還債務所致。結果,阿根廷整體信用下降,導致經濟危機。這些案例顯示次主權風險可能波及主權風險。此外,次主權風險不僅可能發生於新興國家或發展中國家,也可能出現在先進國家。
例如,美國地方政府或歐洲地方公共團體亦有財政狀況惡化、債務違約風險升高的案例。因此,從全球視角看,次主權風險可說是重要的風險因素。
對應次主權風險的對策
為應對次主權風險,詳細分析地方公共團體或公營企業的財務狀況至關重要。同時,亦需考慮中央政府的支援體系與財政狀況。在分析地方公共團體或公營企業財務狀況時,必須確認收入、支出、債務餘額等資訊。
此外,確認財務報表的審計狀況及會計準則的適用情況亦很重要。在評估中央政府的支援體系時,需確認對地方公共團體或公營企業的財政支援規模與條件等,同時亦須考慮中央政府的財政狀況。
若中央政府財政狀況惡化,對地方公共團體或公營企業的支援可能會減額。進一步說,為應對次主權風險,亦需強化地方公共團體或公營企業的治理體系。提升經營透明度,並建立防止不正行為的內部控制機制是必要的。
總結
主權風險是可能對國際金融市場及企業活動產生重大影響的重要風險。持續收集最新資訊並採取適當對策,能將風險降至最低尤為重要。尤其應利用貿易代金貸款保險、海外事業資金貸款保險等,並對次主權風險進行對策。
主權風險不僅是單純的經濟問題,亦與政治、社會、地緣政治因素複雜交織。因此,需從多角度評估風險,並靈活應對情況變化。企業在投資或擴展至主權風險高的國家時,必須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了解風險。
此外,透過風險對沖策略與保險運用等多種對策,可降低風險。投資者在考慮主權風險的前提下,進行分散投資以分散風險亦十分重要。同時,參考信用評級機構報告與經濟指標,持續收集並分析主權風險資訊亦關鍵。政府應以健全財政運作、促進經濟成長來抑制主權風險,並加強國際協調體系,為陷入經濟危機的國家提供支援,亦能減輕主權風險。
參考網站
https://www.ier.hit-u.ac.jp/~kitamura/PDF/A132.pdf
https://www.mizuho-rt.co.jp/publication/mhri/research/pdf/research/r100301keyword.pdf
https://www2.jiia.or.jp/kokusaimondai_archive/2010/2012-05_003.pdf